《梦里花落知多少》(三毛著)

本书记录了三毛在荷西死后悲痛的心情和慢慢走出阴霾的过程。


《梦里花落知多少》先是记录了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婚,白手成家的生活,而此时她的文学创作生涯也随之开启。后来移居加纳利群岛后,三毛的生活渐趋安定,她的创作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。


再后来,荷西在一次潜水时意外去世,三毛的心灵受到巨大创伤,人生陷入低谷。一段时间后,三毛再度出走,游历中南美洲,开始新的生活。


而这段经历,也使她的文风发生了一定的转变。


timg (1).jpg


在丈夫荷西去世后,悲痛的三毛写下这部散文集,其中饱含她对丈夫的思念。


荷西的死对三毛又是一场劫难,因此她在这本书中、在文学上、心情上都与早期大不相同,说情叙事极其内敛、笔调哀而不伤,诉说了对荷西的无比思念之情。


2.jpg


不时翻翻她的作品,每读一遍便会更加熟习,亦会多新的感受。也许有时会没了新鲜感,但是那份老朋友般的感受已然形成,便愈加割舍不下。


一直伴着三毛活灵活现展现在本书中的便数那西班牙老公荷西。一个艺术化而又能居家的男人,一个对三毛痴心一片的男人,一个为了理想付出一切的男人。


不叫苦和累,默默为自己的家奉献,即使连续加班也坚持不用三毛父亲汇过来的钱……

但是这样的荷西,终究是走了。在潜水中,荷西意外丧生。三毛成了另一个“未亡人”,她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。而荷西,这个一生热爱大海的人,终于将他的生命献给大海。

荷西葬在从前他与三毛常来散步的墓园,那是一处高岗,坐在那里可以看见荷西从前工作的地方,看见古老的小镇,蓝色的大海。

荷西走得匆忙,他刚刚三十岁,甚至说生活经验还不甚丰富,一切的一切还没有体验。


三毛在她的文章里面一遍又一遍自豪地宣称“荷西苦恋我六年”,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,三毛亦苦恋荷西六年。如此来之不易的爱情,他们甚至还没有多少时间彼此磨合,便被生死两隔。

命运如此不公。


在《梦里花落知多少》里面,收录的一篇叫《一个男孩子的爱情》。她与荷西的相遇,相识,相知,直到相恋,都展现在这里。


或许语言在生活面前是苍白的,或许语言在所有时候都没有色彩。


三毛与荷西的点点滴滴,一篇文章,一本书,甚至一个系列亦讲不完。


这多半是荷西的死造成的。


10.jpg


古今中外,知心挚友不多。而如三毛与荷西般既是挚友又是夫妻的,便又更少。有人说三毛自杀正是因为她的不洒脱。我看不然。荷西离开之初,在三毛哀而不伤的笔调里,我仍然读到三毛对人生的坚定态度。


或许三毛之死的原因,只有她自己知道,别人去怎么评价和谈论,也都只是别人之菲薄,三毛依然华丽。

而三毛的书,三毛的文章,亦成为经典。在只字片语中,朦胧着有个男孩叫荷西,依然冲我们微笑。


导师头像圆形-模板.jpg

三毛


三毛(1943年-1991年),女,原名陈懋(mào)平(后改名为陈平),中国现代作家,1943年出生于重庆,1948年,随父母迁居台湾。


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,后去德国、美国等。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。1981年回台后,曾在文化大学任教,1984年辞去教职,而以写作、演讲为重心。1991年1月4日,三毛在医院自杀,年仅四十八岁。


三毛的作品情感真实,没有太多的粉饰,而是展现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与趣味。在她的作品中,没有一般爱情作品所描写的花前月下、卿卿我我、唧唧絮语。


三毛经历了灰暗的少女时期和多舛的青年、中年时期,使得悲情成了她作品的基调。她用善良、忧伤、怜悯的目光关注自我,关注周遭的世界,因此,她作品的字里行间总是溢满了悲情的美丽。


三毛在文章中对人物和景物进行了大量的白描。她总是写原生态的自然本色,不加以任何人为的雕琢。她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。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,她的文字里总是流露着女性的柔美和细腻。


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,平生著作、译作十分丰富,其中《撒哈拉的故事》《雨季不再来》《哭泣的骆驼》《我的宝贝》《闹学记》《滚滚红尘》等散文、小说、剧本更是脍炙人口,在全球华人社会广为流传,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,影响了整整一代人。


【入馆指南】

如何进入成长图书馆?

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

关注微信公众号:十点课堂

gif十点课堂-图书馆二维码.gif

联系客服 返回首页